新聞發布

中央研究院新當選院士郭沛恩博士專訪

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於107年7月2日至5日,舉行第33次院士會議,選出第32屆新科院士,共21人當選院士,包括數理科學組5名、工程科學組5名、生命科學組6名、人文及社會科學組5名。其中獲選生命科學組院士的郭沛恩博士(Dr. Kwok, Pui-Yan ),身分尤其特殊,是首位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外籍所長。郭博士同時兼具有機化學與醫學雙博士學位,是國際知名學者,學識涵養均優,待人溫和又謙卑有禮,深受所內所有同仁的敬愛。其專長基因體醫學,對人類基因研究貢獻極大,蒙得中央研究院高度重視,禮聘郭博士於去年10月份來台掌舵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(Family: from left to right (Adam, Pui, Lindsey, Thomas, Abby, and Ben)

一、 家世背景

郭沛恩博士(Dr. Kwok, Pui-Yan ),1956年生,香港人,從小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家庭中長大,自幼即有良好父母教養及福音薰陶,家中有兩位姊姊及一位哥哥。在1950 年代的香港,因時局混亂,不少人是逃難至香港而一無所有。難民們操著大江南北的口音來到這裡,大部份人都是舉目無親,生活非常艱苦。郭沛恩表示:「我的父親是潮州人,母親是上海人,在定居香港之前,他們在越南的海防市待過幾年。父親的事業讓家裡生活過得不錯,但卻在戰亂中被誤會為間諜遭逮捕。母親也被驅離,一夕之間失去一切,還好受到越南的基督教友人相助而回上海,所以母親回上海的時候就說我的丈夫是無辜的,如果他沒事的話,她就歸信基督。過一年時間知悉父親到香港平安無事,那天她就加入浸信會。然後母親去香港在浸信會非常積極,當時她的牧師告訴她不要接觸摩爾門傳教士的錯誤教義,我的母親卻表示如果是那樣,就更應該告訴他們正確的。我的母親(傅又新)早年在上海是物理系畢業的,非常聰明,傳教士傳福音給她時,她原本是不信的,但當傳教士長老問她:「妳知道美洲原住民為何及如何來到美洲大陸嗎?」,勾起了她的興趣,因為以前她就想一探究竟有關美洲原住民的起源,但一直沒能查得滿意的答案。因而從傳教士口中知道摩爾門經中李海和他家人的故事後,她努力翻查英漢字典來研讀尚未翻譯成中文的摩爾門經、教義和聖約,及無價珍珠,整整一年後她才確信這些福音都是真實的,並在1958年1月接受洗禮,並先後帶領她的家人逐一受洗加入教會。由於父母的堅定信心與努力工作,家中情況日益改善,奠定我們姊弟日後赴美深造的良好基礎。感謝神垂聽我母親的禱告,讓我們蒙得來自天上的祝福」。

 

二、 求學經歷

家中排行老么的郭沛恩,從小聰穎過人,學業成績非常優異。那時候香港中學讀五年就能畢業,但畢業後中五生要通過會考才能升讀預科2年(中六及中七),再通過考試才能進大學(包含醫學院)。

由於郭沛恩成績優異,在中六時就取得國際教育機構的獎學金可以入學美國芝加哥大學。但這也是其人生選擇上,第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。因為香港跟臺灣一樣,進入大學直接可以讀醫學系,畢業受訓完之後就可以執業當醫師,但是美國不一樣,要先讀一般大學,畢業後還得再考一次醫學系,能不能考上也未可知。當時中學老師認為他一定可以上香港的醫學系,所以極力勸他:「這可是一條最快通往醫師職業的途徑呀,放棄很可惜!」。但是,郭沛恩仍舊選擇冒險赴美求學的不同道路,並在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一年後休學返回香港傳教兩年,再回到美國繼續未完成的學業,可見他對信仰的忠誠與堅定,雖然如此,他依舊維持著優異的學業表現。畢業之後,他只投出母校醫學系的申請書,就獲錄取進入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就讀。後來由於一位教授的一席話讓郭沛恩的人生出現了意外的轉折。教授說:「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成就,就是發現新知識」,因為郭沛恩希望透過有機化學的西方科學方法來研究中醫藥的奧秘,於是他除了醫學院,也申請有機化學博士班,展開漫長的雙博士求學研究過程。郭沛恩後來也因為要確保有足夠時間從事研究,而避開需要隨時待命的醫學專科,選擇當一位皮膚科醫生,並進行博士後研究。而且因緣際會地加入當時新興的人類基因體研究相關的計畫,其有機化學的背景後來在其基因方面的研究派上了用場。如今,郭沛恩弟兄除了是一名皮膚科醫師、教授,也專研人類遺傳學、基因體學、DNA序列變異、複雜特徵分析、藥理學及生物技術等學術領域。

三、 個人工作

郭沛恩完成學業後,曾任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生、總住院醫生、助理教授、副教授(1993-2002);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皮膚科教授、血管研究所特聘教授(2002迄今)。

學經歷豐富的他,在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遊說下,來台接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,是生醫所首位外籍所長。郭沛恩是發展精準醫學的領導者,他和研究團隊以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和基因體定序分析,找出許多重要的疾病遺傳因子,包括乾癬症、前列腺癌、氣喘、猝睡症等疾病。郭沛恩受訪時表示「基因是生命的藍圖,透過對基因的研究,人們可以更瞭解自己,透過基因的統整、分析,更能了解為何有些家庭容易得到癌症、有些家庭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,希望能將患者的基因資料放進病歷中,在醫師看診時能提供更多診斷依據」,直接評估患病風險,還能篩選適合病患的用藥。

           (Grandkids: from left to right (Adam, Pui, Lindsey, Thomas, Abby with Riley, Ben with Alex, and Erin)     

郭沛恩表示,之所以願放下高薪來台參與研究工作,主要是因為台灣有優秀的研究團隊,且台灣臨床病歷數位化已行之有年,加上有公開的健保資料庫,是研究的一大助力,盼能對台灣的精準醫學領域做出貢獻。郭沛恩也是使用單分子技術,進行基因體序列組裝完整基因體分析的先驅者。出版超過13 本專書及章節著作的郭沛恩,至今已經發表了超過230 篇論文。他預計將致力建立台灣人的參考基因庫,先用兩三年的時間蒐集約一百萬台灣人的基因數據庫,建立台灣人的參考基因。三年後就都用台灣的晶片和台灣的儀器來做分析,接著普及至台灣全體民眾。這對於找出DNA變異的一般模式,朝向精準醫療相當重要。

四、 家庭生活

郭沛恩博士全家都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忠信成員。他與妻子李藹佩女士,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同學,夫妻伉儷情深,感情和睦,家庭幸福。育有三子,長公子郭甲旻,曾於新加坡傳教,現職俄亥俄州兒童牙醫師,已婚育有一女一子,在支會擔任長老定額組會長;次子郭泰旻,也曾於新加坡傳教,現就讀化學工程博士班,擔任亞特蘭大年輕單身成人支會的長老定額組會長,本月底即將結婚;么兒郭安旻,目前在台灣台中傳道部傳教,即將於七月十七日傳教二年期滿返鄉。這個月甫獲選為中研院院士,接著要接么兒傳教返鄉,回美再參加次子的婚姻印證,真是喜事連連。郭沛恩受訪時指出,他的三個孩子從小在福音中成長,能為神服務和蒙神祝福令其非常欣慰。

當前幾天院士名單出爐後,郭沛恩即第一時間,告訴遠在美國的妻子這個好消息。他說,妻子一直非常支持他來台,目前因岳父母年事已高,妻子必須留在美國照顧兩老,他自己台、美兩地輪流各待一個月,但1至2年後,當美國的研究計畫結束,他會花更多時間在台灣做研究工作。

五、 宗教信仰

郭弟兄說:「我相信教會的教義是真實的,亦堅定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」。他回憶從小就在教會長大,當時聚會人少,常常都是傳教士司琴,母親就籌錢買了一台舊鋼琴,要她的幾個孩子都學習彈琴直到所有聖詩都彈熟悉了,好為教會提供音樂服務。所以,當哥哥郭頌恩離開初級會時,他10歲接受了在教會的第一個召喚就是擔任初級會的司琴。

因為從小在教會長大,對於信仰應該沒什麼問題,但他說他也曾有疑問,同儕的朋友不用來教會,好像也很快樂,於是他想去了解差別到底在哪裡,他開始認真研讀經文和祈禱,並從福音生活中體驗出真正的見證。

郭沛恩弟兄在教會的事工召喚及歷練亦相當完整,他在香港傳教2年,擔任過傳道部會長的助理,向傳道部會長學習如何按照聖靈的指引來領導,也曾以傳教士身分擔任澳門的第一任分會會長。傳教返鄉後至今蒙召喚擔任過長老定額組會長、支會主教及支聯會會長等重要職務,他說每個召喚都學習很多,知道神必帶領他。

目前郭弟兄在台灣東台北支聯會松山支會聚會,他表示他一直都是在安息日(星期天)不工作也不讀課業的書,守安息日為聖,所以他必須將其他日子的時間安排得很好才行。但他也很客氣地表示這是他的原則,不能用來要求每個教會成員做到,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。

郭弟兄表示如果有人一開始不信神,但願意按照福音的原則過生活也會是很開心的。面對不信者,他認為教會的教義是最重要的,不信的人無法了解,但我既然相信,我就要信守教義的教導和按照福音原則來生活,我會樂於分享我因相信所得到的平安和喜樂。

結語

今年62歲甫獲中央研究院院士榮銜的基因學家郭沛恩博士(Dr. Kwok, Pui-Yan ),是一位謙卑且溫文儒雅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忠信成員,由於他的努力及對神的信心,在家庭及事業上均獲得極高的成就,我們在此恭賀他及他的家人。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之榮譽頭銜,也是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。郭沛恩謙虛的表示,他和他的家人雖然高興,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未來能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,一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。

風格指南註釋:當報導有關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時,請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使用教會的全名。如需要更多關於使用教會名稱的資料,請到網站 風格指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