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的羔羊》音樂劇自2010年首演以來,已在全球眾多國家感動無數觀眾,而台灣不僅是亞洲唯一的演出國家,更是全球唯一以中文演出的版本。2025年3月28,29日,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台灣北區支聯會在台北金華教堂,以及竹北教堂,再度帶來這場深具靈性力量的音樂劇,透過動人歌聲與磅礴旋律,引領觀眾思索信仰、感受希望,讓每位參與者心靈豐盈,展現愛的普世精神。

跨宗教合作—逢友合唱團的加入
2019年,逢友合唱團與教會合唱團攜手合作,成為演出的重要夥伴。他們以高度自律與合一精神,帶來溫暖而動人的美聲,讓整場演出更具深度與感染力。
張玉容促成這次跨宗教的合作,見證彼此的信仰價值在音樂中交會。台北團團長安宜以是天主教徒,表示:「《神的羔羊》不只是音樂上的震撼,更讓我見證後期聖徒教會成員如何活出信仰中的愛。這種愛,不分宗派,真誠而有力量」。逢友合唱團指揮喬曉曼伉儷則分享:「音樂超越宗派,當我們用歌聲詮釋這段神聖的故事,留下的是心靈的共鳴」。多位團員四年來持續參與演出,李宗憲與張志豪從最初對劇情不熟悉,到深刻體會音樂的靈性力量,表示:「音樂把我們的信仰連結在一起,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好」。
音樂的靈性力量—見證與轉變
來自不同背景的音樂人,也在這場演出中經歷內心的轉變。
田叡謀(飾演「控訴者」)來自天主教與傳統信仰背景,觀賞兩年後深受觸動,今年決定親自參與演出。他說:「跨越侷限,這些音樂不再只是旋律,而是信仰與情感的流露」。小提琴家邱靜芬提到雖身為真耶穌教會信徒:「在練習裡創造的絢爛火花中,我彷彿能感受到使徒們在基督最後七天裡的悲傷與希望」。大提琴家施欣玓則說:「此劇全然以大提琴作為耶穌的獨語,每一次演奏都感受滿滿的愛與包容」,即便她自認是不可知論者,仍能在這場演出中體會信仰的溫暖與力量。
來自觀眾的感動迴響
台北場—信仰與音樂交織的震撼
台北場的演出讓眾多貴賓深受感動,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李光啟師兄表示:「音樂會讓我們見證到耶穌基督為救贖世人所做的無私奉獻,這種愛超越宗教與族群,值得我們學習與敬佩」。紳士協會理事長馬幼禎讚嘆:「這場音樂劇的演出水準極高,表演者雖為志工,卻展現出專業演員般的動人演繹。音樂、歌聲與情感的交融,讓整場劇目深植人心,令人回味再三」。2024年溫暖人間得主、中和高中校長劉淑芬分享:「音樂劇讓我更認識耶穌基督,也感受到這是一場極具水準的演出,角色詮釋動人心弦,令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,真的捨不得它結束」。

新竹場—音樂帶來信仰的共鳴
新竹場同樣回響熱烈,新竹支聯會會長周志鴻分享,他邀請了兩個朋友的家庭共襄盛舉,看完後他們都表示深受感動。一位聽眾感性地說:「這場演出讓我數度落淚,特別是在客西馬尼園的場景,大提琴的旋律讓我彷彿與救主同在,感受到祂深沉的愛」。悅樂合唱團團長鄭伊兒則提到:「這次演出不同於以往的音樂經驗,表演者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,帶來強烈的共鳴,讓人深受觸動」。此外,天主教新竹教區榮休劉丹桂主教也讚賞:「這是我在新竹觀賞過最難忘的表演,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希望,這場音樂劇讓這份希望更鮮明地展現在我們心中」。

愛的見證,信仰的共鳴,音樂帶來希望
這場音樂劇不僅是一場演出,更是一場見證。北台北支聯會徐振興會長表示:「從選角、樂團組成,到最後一刻仍遍尋樂手,每年面臨萬般挑戰。然而,當音樂響起,所有困難幻化為令人激賞的歷程。」創意總監 Carrie Chiles 分享:「《神的羔羊》最動人之處,在於從耶穌基督的朋友、門徒,甚至敵人的視角,訴說這個故事。不只觸摸基督的奇蹟與痛苦,更透過音樂體會這些人物的心境—彼得的堅信與軟弱、猶大的悔恨,最終帶出最深刻的信息:『Here is Hope』(祂是希望)。即使人們曾懷疑、跌倒、甚至否認祂,基督的愛依然長存。」
今年不僅凝聚所有參與者的心力,更由眾多支持者熱情邀約,各界貴賓與親友薈萃,共同見證這場音樂劇所傳遞的信仰與愛。來自宗教界、教育界、音樂界、公益團體與地方社區的領袖與代表,不僅在觀賞中深受感動,更透過分享內在領悟,使演出的影響力超越劇場,延伸至更廣的社群。這份廣泛的響應,本身就是對基督的見證—當眾人因著愛而匯聚,當音樂成為橋樑連結彼此,基督的信息便已悄然觸動人心,使希望與信仰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。
音樂不只是聲音,它是靈魂的迴響,是信仰的回聲—當旋律響起,愛與希望已然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。